欢迎访问舟山晖达讨债要账公司!
依照我国《民事诉讼法》的规定,民事诉讼的一般程序为以下几个步骤:
1、准备起诉状及证据。
2、到法院立案缴费。
3、等待对方答辩,举证。
4、开庭审理。
5、一审判决或调解。
6、不服一审判决二审开庭审理(终审判决)。
7、执行。
一、 起诉
民事诉讼从起诉开始,起诉就是启动诉讼程序。俗话说,民不告,官不理。过去古代叫做告状。就是将自家的冤枉告诉官家,让当官的断官司。
1、起诉需要准备以下材料:(1)原被告的主体资料,例如身份证复印件(自然人)、营业执照(法人);(2)起诉状(根据起诉人数确定份数);(3)证据材料,包括原件和复印件(份数与诉状一致);
2、提交的法院必须是有管辖权的,否则法院不予受理。
3、提交的方式可以是亲自到法院提交材料,也可以到网上进行立案。
二、法院进行审查
通常法院在收到立案材料后7日内进行审查,若符合立案条件的,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,交费后予以立案;不符合立案条件的,若因材料不足,法院会通知当事人进行补充材料,再审查决定是否受理;否则裁定不予受理。
这里的7日是指自收到受理通知时次日起算,若最后一日为法定节假日的,则可相应顺延至节假日结束后第一天。所以,千万要注意了,若因逾期不缴纳诉讼费的,是没有可以补交一说的,只能按撤诉处理。
法院审查后同意立案的,通常需要把立案材料寄送给对方当事人,由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供答辩状,但不管被告是否提供答辩状,都不影响案件的审理。
提醒:现在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度,但是也会审查必要的身份、住址、案由等信息,告诉你补充相关材料。
三、安排日期开庭
同意立案后,通常法院会同时告知开庭时间、地点以及相关负责人。若是公开审理的案件,法院还会进行公告,让其他想要了解案情的人可以到庭参见庭审。
注意了,对确定好开庭时间的,一定要谨记,记得到庭参加或者委托代理人或律师进行诉讼,否则无理由不到庭的,将按撤诉处理。
第四步、开庭:法院会发《开庭传票》,传票上会写明是哪一天、什么时间开庭、在哪个法庭。开庭的时候切莫晚到,因为碰到一个脾气不好的法官,可能不让进法庭。开庭的时候具体程序:在宣读开庭纪律、告知权利义务、询问是否申请回避后,当事人开始参与的程序是:
1、原告先陈述事实和理由。
2、被告就原告的陈述发表答辩意见。
3、原告举证、被告质证。
4、被告举证、原告质证。
5、原告向被告发问。
6、被告向原告发问。
7、原告发表辩论意见。
8、被告发表辩论意见。
9、原告最后陈述。
10、被告最后陈述。
11、法庭调解。基本上开完庭,就是等法院的判决书了。
第五步、判决:法院的判决基本上是三种形式:
1、支持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;
2、支持原告的部分诉讼请求;
3、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。
拿到判决书后,民诉十五天、刑诉十天时间决定是不是上诉到上级法院。
第六步、执行:如果法院判决胜诉,对方又不愿主动履行判决书上所确定的义务。那么就可以拿着判决书,向法院递交强制执行申请书,要求法院强制执行。如果对方主动履行了判决书上义务, 那么案件就此结束了